阅读历史 |

第225节(2 / 2)

加入书签

禁的管理并不严格,但县内设有武侯铺,夜间有巡视,而这三人如今都住在县内。

不过大凌并非所有县都有城墙,月和县便没有。

这给使得葛玉等人有机会悄悄溜出县,焚烧尸体后返回县内。

言淡想着这计划,计算着距离,又回想葛玉走路的步伐快慢。

好像时间上有些难度……

葛玉的住处离焚烧处不算近,刚才观察她耐力一般,动作也不灵活,若只靠腿走怕是赶不过去。

她其实应该藏在别处,行动会更加方便。

可那巷子里的老头说‘葛玉每日都不知是何时出了门,快到晚间才见她回去。’

这说明她还是回到了家中。

言淡对此感到不解,思考片刻后,突然灵机一动。

不对!

是自己有些不知变通了。

谁说回去了就不能再出来。

葛玉为什么要回去?因为她与其父葛奉同住,若是不归会引起怀疑。

但若是等葛奉睡下,她在宵禁前再悄悄出来,住到其他位置呢?其父葛奉不会随便夜里进女儿的房间查看。

晚上除了特殊行业的街道,这种居住百姓的巷道夜间极少有行人,遇见人的机会少。

那老头晚间也休息了,所以不知葛玉每日是何时出的门。

“他们都住在月和县,住处似乎在县南那一片……”

这是言淡逼问下葛玉的回答。

若是她没有说谎,焚烧点恰好是在县的南侧,程河等人就住在县南,这时间便能对上了。

引导焚烧案

袁承继带着个瘦小的妇人走近,那妇人低垂着头,一副颓丧的模样,直到言淡开口才抬头望了一眼。

“这是?”

“她是人证。”

袁承继说话间,慢慢从怀里掏出个帕子。

那帕子是绸缎质地,表面光洁丝滑,边缘还绣着金线,上边的绣样也是精细,一看就价值不菲。

“这个是物证。”

物证?

她回忆此案中的主犯和帮凶,都不像是能用得起这帕子的人。

言淡刚要伸手去接,又见他将叠好的帕子散开。

几人伸头望去,发现里边还包了个帕子。

这帕子便朴素得多,只是一块棉布裁剪缝边而成,没有任何绣样装饰。

终于合理了。

言淡咳嗽两声,仔细接过帕子,见着上篇沾染了些许淡黄色液体,又放在鼻尖闻了闻,“是软筋水的味道。”

软筋水,一种迷药。

虽不昂贵,但因受到了官府管制,普通百姓在市面上买不到,知道这东西存在的便不是什么正经人,要通过黑街之类的渠道才能购得。

言淡顿了顿,又瞧了眼那帕子上污渍的面积,只沾染了帕子中心的些许位置。

“不过,这点软筋水怕是不足以将人迷晕。”

软筋水的气味的确能致人昏迷,不过需大量使用,保证足够的水完全将布巾打湿,再覆盖于人的面部,才能显现出效果。

就这么一点,怕是没太大用处。

袁承继露出些许讽刺,“布置这物件的人应该是个外行。”

“布置?”

袁承继缓缓讲述今日的经历,“来到茶馆后,那掌柜对葛玉印象深刻,他说葛玉故意找茬,吵了好久才离开。问到与葛玉一起的另一个姑娘时,那掌柜称那人先走了,离开是朝东边方向,我顺着这个路线追寻过去,路上有个乞丐告知我那姑娘进了这个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